一直从事ERP的工作,这么多年走过来,学了很多东西,也做了很多事情。
但是却很少有拿出手的成果跟别人分享,上周参加ERP100上海站大会,听到很多前辈的经历,有成功的经验,也有失败的教训。
感受比较大的是对“道”和“术”的理解,如果方法对了,技术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最近在测Baan FIFO的功能,Flex自己开发了一套SKID的东西,去跟踪每一盘料,发料根据每盘料的收料日期去获取。结合Flex内部solution ISC(internal supply chain),能很好的控制FIFO。
测试好了之后,我就开始反思总结。
1)理论其实很简单:跟踪+看板。都是老掉牙的理论。这个属于“道”一个层面上的,道这个层面上的东西都比较简单。
2)把原理转化为流程:
总结了一下,大概下面这个图就能说明ISC的原理,根据不同的需求,把货物从存货点送到目的地,中间运用了不同的方法(Order Based Replenishment、Kanban Replenishment、Time-Phased Replenishment、Demand Pull Replenishment)。
不同的需求点(WIP),发出需求信号(需要什么,要多少…),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规则(看板,order,time-phase…),发送到对应供应点(仓库,供应商…)那里,然后供应点按照预定的规则(FIFO,LIFO)进行铺料,然后根据铺料结果进行确认。
SKID:一个跟踪号码,这个号码上面自己定义包含的信息,例如:料号,数量,datecode,制造日期,制造的lot…….。类似于知道一个PO,就能查到这个PO的所有信息,像供应商,订单日期,送货日期,价格……
3)把流程转化为软件:
如果流程足够详细并且能定案,开发软件还是比较容易的,如果流程上都讲不清楚,那么软件是不可能开发好的。
其实正向的流程通过软件是比较容易实现的,关键是反向的流程的实现,流程上每一个节点都要考虑到返工的可能性。
运用正确的方法,争取一次性把事情做好。
偶像啊!学习了。。谢谢你的分享!
会写字,不一定能写诗
会编程,不一定能写软件呀
2个层次上的,一个用得好,一个可以创造